“開暖風的時候到底要不要開A/C?”
“你開暖風的時候需要讓空調制冷嗎?”
“當然不會!什么意思?”
……

由于汽車按鍵大多采用英文標識,而許多汽車愛好者對英文并非很感興趣;所以至今還是有許多司機不知道開暖風的時候要不要開A/C,然而這個按鍵控制的是冷空調,A/C是air condition的縮寫。汽車的冷風和暖風實際不是一路系統,至少絕大多數汽車都是這樣;其制冷依靠的是制冷劑和空調壓縮機的配合,制暖則是依靠發動機運行產生的余熱,可以說兩者完全不搭噶。
在汽車完成熱車之后,發動機的水溫會達到90℃左右。
隨后或提前打開暖風,高溫的防凍液會流入熱交換器(暖風水箱);用最原始的方法把水箱燙熱,再用鼓風機把低溫空氣吹至熱交換器上燙熱,最后送到車里就是我們所需要的暖風了。

制熱的原理就是這樣簡單。
而制冷的原因是壓縮機驅動高壓制冷劑完成氣態、液態和氣態的轉變,原理不再贅述;需要了解的是其與暖風系統無關,并且即便在使用暖風的時候打開A/C,只要空調系統有溫度傳感器,在低溫環境中也不會啟動壓縮機并進行制冷,打開這個開關可以說是毫無意義的。除非在使用車窗除霧功能的時候,A/C會自動打開,并且用冷風快速除霧;但是冬季車內氣溫也會持續降低,除霧還是一直用暖風最好。

暖風的出口風應該怎么調節呢?
建議:
出口風調整至同時向前擋車窗和腳部出風。

不建議把出風口調整至向上半身吹風。因為冬季車內外的溫差會很大,在溫暖的車里和寒冷的車外,交感神經系統的活躍度會有很大差異;在寒冷的車外,身體會通過加速代謝的方式產生熱能以維持體溫,實際打顫也是一種產生熱能的方式,在這一狀態下,人的精神會比較集中且亢奮。
反之,在溫暖的環境中,身體會切換到“低能耗模式。”
代謝率會下降,會有明顯的松弛感。
而且在高溫環境中也會讓體表血管擴張,血液更多流向皮膚,大腦有可能出現短暫供血量減少的情況;也就是會出現輕微缺氧的情況,直觀的表現是出現困意。所以不建議讓暖風一直迎面吹,吹頭部和腳部是最合理的。

暖風的密度低于車內的冷空氣,從腳部出風則能讓車廂里由下至上的暖和起來。
建議加上前擋出風的原因是考慮到持續的除霧和防霧;冬季汽車內外溫差大,外部空氣持續給車窗降溫,暖風會快速提高車內空氣中的水蒸氣含量,車窗玻璃從內部起霧是非常正常的現象,并且會一直持續的起霧。那么用冷風除霧顯然是不合理的,反之,用暖風一直吹前擋則能起到有效防霧的作用。
就是這樣。









粵公網安備 44010602000157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