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名網友留言提問,對冬季汽車油耗升高的現象表示不解。
你認為原因是什么呢?
標題就是答案:除低氣溫過度冷卻的影響以外,導致油耗升高的主要原因是顆粒物捕捉器容易堵塞。
燃油車使用的發動機叫做內燃式熱機,其通過燃燒燃油產生的熱能轉化為機械能;冬季氣溫低,對發動機機體的冷卻程度更大,顯然會導致發動機水溫的升溫速度——也可以理解為“熱車”的時間變長。發動機最省油的狀態是達到最佳熱效率,而最佳熱效率也對應偏高的溫度,一般為90℃左右;在此之前,發動機的耗油量是偏大的。
所以發動機才會設定出冷啟動提高怠速轉速,以縮短“熱車”時間等程序。

但是有些司機并不懂得其中的道理,反而認為轉速升高時需要原地熱車;就是這些車最容易出現顆粒物捕捉器的堵塞,不過好在只有國六標準的乘用車有這種捕捉器。
在低溫環境中,發動機冷啟動之后會出現燃油蒸發效率低、燃燒不足夠充分的現象;汽油在發動機熱車狀態下實際也無法實現100%的充分燃燒,但相對而言還是足夠高的。反之,冷啟動的熱車階段里,過于低的燃燒充分性會產生大量的游離碳顆粒;這種顆粒物是積碳、油泥的關鍵,也是造成三元催化器和顆粒物捕捉器堵塞的關鍵。

為何顆粒物捕捉器堵塞會導致油耗升高呢?
究其原因是顆粒物捕捉器在排氣系統中,如果其堵塞程度較大的話;發動機在進氣沖程中的進氣量會異常,因為顆粒物捕捉器的排氣量也在減小,于是排氣背壓必然會升高。此時發動機的某一個氣缸會在排氣沖程中出現進、排氣門同步開啟時的負壓效應減弱,說穿了就是排氣量不夠大,無法助力進氣道吸入足夠多的空氣。

進氣量的減少會造成空氣燃料比的異常。
汽油的燃燒依靠空氣中的氧氣,進氣量的減少則等于助燃劑的減少。
燃油燃燒充分性只會更差;重點在于燃燒充分性減弱等同于直接降低發動機的扭矩,于是動力也會變差!可是一輛車的用戶會有對應的習慣加速度和行駛速度,動力的線性減弱又難以快速發現,結果則是在用車過程中逐步潛意識的加大油門,耗油量就是這樣升高的。
顆粒物捕捉器的堵塞可以讓一臺使用小排量發動機的汽車,耗油量升高到20L/100km左右。

如何避免顆粒物堵塞捕捉器呢?
關鍵問題來了,講原理不講辦法是沒有意義的,面對顆粒物捕捉器的堵塞,司機們可以養成三個用車習慣。不愿地熱車,不愿地怠速必要原地熱車或怠速,后續行駛中加大幾次油門避免頻繁近距離通勤
第一點無需解釋。
第二點需要講解,在北方寒冷區域里,停在戶外的車輛不熱車會冷的無法正常乘坐;這就不得不原地熱車;然而還是不用擔心,熱車之后在行駛中拉幾次高轉速,剛剛形成的碳顆粒附著力不強,排氣力量可以起到一定的清潔作用。

第三點也很好理解,要避免頻繁短距離通勤才能避免高頻率的“冷熱車。”顆粒物捕捉器的啟動運行溫度較高,至少也要達到兩三百攝氏度才行;頻繁的短距離通勤很有可能達不到其啟動溫度,顆粒物捕捉器顯然會容易堵塞。
反之,相對長距離的駕駛則能讓捕捉器有效清潔顆粒物。
但如果只有短途通勤的用車需求,那就只有定期進行顆粒物捕捉器的清潔或自清潔了,偶爾抽出點時間去跑一跑中長途也能起到相同的作用。
關于顆粒物捕捉器的話題就講到這里。









粵公網安備 44010602000157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