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嘹汽車/Jasper
大家還記得當年“國六”排放剛落地那陣子嗎?經銷商集體頭大、廠家加班改車,簡直是一場行業大地震。結果好不容易挺過那波,現在“國七”又悄悄逼近了,而且這次,比國六還要狠!
先劃個重點:國七不僅盯著尾氣排放,連剎車片磨出來的粉塵都要管。沒錯,這次連“剎車都跑不了!”

在前不久的中國汽車產業發展國際論壇上,生態環境部的大氣環境司司長李天威透露,國七的管理思路徹底變了。
以前的排放標準是看“單車輛排放多少”,但現在要變成雙指標,不僅看單車排放,也得看企業整體的平均排放程度。
也就是說,哪怕你某款車排得挺干凈,但如果你公司賣的其他車型都油老虎,那也照樣算超標,企業整體都得為平均水平負責。

國七要治理的不是“某款車”,而是要拉著全行業一起減排,一起轉型。
燃油車企一聽,天都塌了。
不光要拼命設計生產符合排放標準的發動機,搞不好還得造幾臺電車來平衡一下總排放值。
其實,從國六剛上時,很多人就猜到了趨勢。排放標準一年比一年緊,其實就是在“溫柔逼迫”車企去搞新能源。畢竟內燃機能優化的地方越來越少,再榨效率已經接近物理極限,與其死磕發動機,不如直接上電。
國七一來,對那些新能源轉型慢的傳統車廠,真就是迎頭一棒,燃油車排放要壓下去太難了,而電車卻輕輕松松達標,想不轉型都不行。

而且國七排放標準的限值收緊幅度也大得驚人,有消息稱國七排放對氮氧化物排放要降到30mg/km才算合格,比國六再砍六成。就這標準,很多老平臺的發動機都要直接報廢。
甚至,剎車片磨損顆粒物也被納入監管,以前有車企還想在剎車片材質上投機取巧減少成本,國七一上來,想蒙混過關根本沒戲。

國七排放標準看似嚴格,但卻對現在的汽車市場是一劑良藥。
燃油車生產比例重的企業,現在想入局新能源已經有些晚了,國七的排放標準就是逼著這些燃油車進行更多的技術革新,不能一邊不轉型、一邊吃老本。而對于新能源車企來說,加入的更多排放物標準,是在規范生產制造的流程工藝,監督大家都用好材料。
雖然標準很嚴,但說實話,這正是國內汽車業進步的信號。只有規則夠嚴,才能逼出真技術。否則總有人想靠油耗換利潤。

國七排放標準的制定和落實,不只是規范排尾氣的標準,更是逼車企“二次創業”。誰能扛得住這波浪潮,就能在未來的汽車時代繼續活下去。
知嘹汽車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聯系我們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侵權請聯系作者刪除*








粵公網安備 44010602000157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