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隨著全球各國推動“碳中和”目標的日益臨近,新能源技術正處于飛速發展階段,而在全球第一汽車消費大國的中國,其新能源市場可以說是“分秒必爭”,那作為國產新能源車企的頭部品牌,比亞迪用300萬輛新能源車下線,上演了一場關于中國汽車綠色變革的“速度與激情”。

第300萬輛新能源汽車下線 比亞迪上演新能源賽道“加速度”
汽車“新四化”,當下人們經常聽到的關于新能源產品的新名詞,也是新能源汽車發展最基礎的代名詞。在智能化與電動化的雙重加持下,中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從2016開始,用3年時間完成1%到5%的突破,而到2021年則達到了19.1%。如今,據乘聯會最新市場走勢報告顯示,今年1-10月中國新能源汽車累計滲透率更是達到了24.7%。由此可見,中國新能源市場正走進“開掛式”增長階段。

作為中國新能源汽車的頭部品牌,比亞迪在11月16日用第300萬輛新能源汽車下線,詮釋品牌在新能源賽道上的快速發展。那你可否知道,從第1輛新能源汽車誕生,到第100萬輛新能源汽車,比亞迪用時13年,從100萬到200萬只用1年,而從200萬到300萬下線,比亞迪僅僅用了半年時間,如此之高的發展速度最重要的一方原因是離不開消費者的支持與認可。

畢竟,當下隨著年輕人成為市場主流消費人群,沒點“功底”怎能進入人們的視野。我們從比亞迪10月的217518輛乘用車銷售數據不難發現,其DM車型銷售114361輛,EV車型銷售103157輛,而在這當中以宋家族為銷量擔當,輔以秦、漢兩大家族,共完成123127新車銷售,占據10月56.6%銷量份額,三個家族車型售價在10-30萬的價格區間,這恰恰也是多數年輕人、家庭用戶所能接受的范圍,所以比亞迪的“加速度”離不開消費者的助力。

立足技術,苦練內功,造就新能源賽道的昂揚飛奔
當然,銷量數據是企業發展最好的證明,對于比亞迪來說,實現快速發展離不開以“技術為王,創新為本”的發展理念,畢竟作為國內首家放棄燃油車主攻新能源產業的車企,想要在新能源市場中占據一席之地,還是要拿出些實打實的技術。

俗話說“打鐵還需自身硬”,對于一個2003年才進入汽車行業的年輕品牌來說,比亞迪能在新能源賽道的昂揚飛奔,離不開它在新能源領域20多年的堅持,從刀片電池、DM-i超級混動、e平臺3.0三大核心技術,到電池車身一體化CTB(Cell to Body),逐步掌握電池、電機、電控及芯片等全產業鏈核心技術。

尤其是基于磷酸鐵鋰材料研發的刀片電池,通過結構創新,在成組時可以跳過“模組”,大幅提高了體積利用率。相比傳統電池包,刀片電池的體積利用率提升了50%以上,從而可提升50%續航里程,最終實現高安全、長壽命、長續航的技術優勢。

此外,電池車身一體化CTB(Cell to Body)如今已在基于e平臺3.0打造的海豹車型上首次搭載,作為比亞迪三大核心技術之后的又一大“黑科技”,CTB技術是在CTP的基礎上,也就是在電芯直接組成電池包的封裝模式技術之上,將車身與電池系統進行高度融合,最終實現新能源汽車在電池安全、車輛操控、充電效率等方面的整體提升。

全新品牌矩陣,滿足用戶多元化智慧出行新場景
想要上演新能源賽道的“加速度”,除了有立身的技術與市場的機遇之外,還需要擁有龐大的受眾體系,畢竟當下年輕人是一個多元化的群體,層出不窮的個性與想法讓汽車制造企業不得不做出針對性設計。而我們都知道,現在的比亞迪擁有王朝、海洋,以及騰勢三大品牌進行市場的具體細分,未來比亞迪還將推出仰望品牌,以及在2023年推出的一個極具專業性、個性化的全新品牌。

其實說道比亞迪的王朝、海洋品牌相信大家都很熟悉,這兩個品牌是用個性顏值、便利出行和科技賦能,給予消費者舒適且輕松的出行場景,而仰望品牌則以顛覆性技術與產品構建全新百萬級高端產品矩陣,再加上2023年推出的專業性全新品牌,可以說比亞迪將完成從家用到豪華、從大眾到個性化的全新品牌覆蓋矩陣,進而充分滿足消費者多元化、全場景的用車訴求。

寫到最后:
透過荀子《勸學》“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以及現代哲學的“量的積累,質的飛躍”,我們不難看出,比亞迪正是用20年的產品與技術積累,實現從1至300萬輛下線的品牌飛躍。在面對當下新能源技術飛速變革的特殊時期,比亞迪更是用全新品牌矩陣,推動中國汽車綠色變革,詮釋新能源賽場的“速度與激情”。








粵公網安備 44010602000157號
